提到德國經典的汽車博物館,除了斯圖加特的賓士博物館以及保時捷博物館,位於慕尼黑北邊的BMW博物館(BMW Museum)也是車迷到慕尼黑的必去景點。BMW的博物館除了介紹這間公司的發展,也會陳列不少經典車輛,例如第一輛摩托車、汽車,曾經於利曼大賽奪冠的賽車。
除了內部的展品豐富,對面還有展示BMW新款車輛的BMW Welt,附近則是我超推的奧林匹克運動公園,很容易組成慕尼黑半日遊。
這篇遊記會先介紹博物館重點內容,再簡介另外兩個我參觀過的德國汽車博物館:賓士博物館以及保時捷博物館。
BMW博物館漫遊
BMW博物館的歷史蠻悠久的,目前的展館於2008年完成改建,外觀是很顯眼的碗狀建築,而且屋頂是BMW商標
(我在Wiki發現的,由附近的奧林匹克塔應該看的出來)
這邊比較讓人困惑的是博物館對面的BMW Welt,那是BMW的展示中心、不屬於博物館,可以免費參觀,我沒進去過!


BMW博物館的參觀動線很簡單,可以到櫃檯購票,或利用售票機(票券是一張醜醜的熱感應紙),搞定之後要先到下方使用免費的置物櫃(需要投€ 1還是2的硬幣,取物後會退錢),再回到購票處,由那一層開始參觀,最後回到置物櫃區域。
備註:以下介紹的方式是我自己的分類,跟現場動線有出入。動線很簡單,跟著展間編號走就可
BMW博物館的參觀動線很簡單,可以到櫃檯購票,或利用售票機(票券是一張醜醜的熱感應紙),搞定之後要先到下方使用免費的置物櫃(需要投€ 1還是2的硬幣,取物後會退錢),再回到購票處,由那一層開始參觀,最後回到置物櫃區域。


BMW於1916年成立(前身是更早之前,但正式成立時間是這一年),原本稱為Bayerische Flugzeugwerke(BFW),後來更名為Bayerische Motoren Werke(BMW),由「Bayerische」就可以知道BMW的發展與巴伐利亞關係密切。
1916年正值一戰期間,BMW是德國重要的軍火商,主要產品是飛機引擎。
戰爭結束之後受限於凡爾賽合約,德國不能製造或進口飛機,BMW只好轉型,這也是博物館一開始介紹的內容:飛機引擎與摩托車(第一款是BMWR32)。
根據當時的德國法規,200 C.C.以下的摩托車免稅且不需要駕照,市場需求高,成為當時BMW的主力產品線。
他們正是靠著生產摩托車持續打磨相關工藝與科技,直到迎來另一個轉淚點:1929。該年BMW推出第一款轎車:BMW3/15。




BMW 5系列向來是BMW的重點展品,雖然我一直都不知道原因,總之博物館會有各展區展示多台該系列的轎車,3或7系列就沒這種待遇了。
5系列的前身是「New Series」,主打對象是中產階級,以近代的BMW產品線歷史來說,也是先有5才有之後的3跟7。
這區域也是博物館非常熱門的區域,我沒待太久,有興趣的話可以慢慢欣賞,告示牌的資訊很豐富。



除了5系列,博物館也會陳列一些經典車款,例如20世紀末期推出、5秒內可以加速到100公里的Z8,對這些車款有興趣的話可以慢慢欣賞,只是…博物館的空間比較侷促,人多的話參觀品質比較不好!



雖然BMW參加各項賽車賽事的經歷不如賓士輝煌,也不是博物館的重點,但還是有展示一些相關車輛,例如在1930年代橫掃賽事的BMW 328,或者21世紀初短暫參與F 1賽事的BMW Sauber車隊用車(於2009年賽事結束後退出F 1)。
其他的賽車則諸如BMW M4 DTM,這系列的車輛曾奪得多次DTM(德國房車賽事)冠軍,BMW Z4 GTE則曾於美國利曼大賽(American Le Mans Series)勝出!





另一個重點介紹就是BMW的研發,博物館有陳列一輛1:1的模型車,搭配研發過程的說明,它們也是以團隊競爭的方式確保由優秀的設計勝出。
車輛的輕量化也是BMW的重點,博物館會簡單說明,並強調在輕量化的同時不能犧牲安全性,牽涉到非常多層面的創新!
有輛車子頗有趣:BMW Vision EfficientDynamics,它極具未來感,象徵了BMW對未來汽車的想像,重中之重就是在不犧牲性能下提升效率與環保!





參觀資訊
- 地址:Am Olympiapark 2, 80809 München, 德國(Google Map位置圖),離地鐵站Olympiazentrum(路線:U 3/8)步行約6分鐘
- 開放時間:10:00–18:00,週一閉館
- 票價:€ 12
- 官網
相較於賓士博物館與保時捷博物館,BMW博物館顯得中規中矩,這應該也跟其發展歷程有關。
它們深入德國人生活與運動賽車的程度不如賓士,市場定位也不像保時捷高端,反映在博物館就是特色較不明顯,但依然是車迷的慕尼黑必去景點,也很好跟隔壁的奧林匹克公園搭配




